20140730【作品欣賞】2014陳亞蘭歌仔戲之愛戲踹貢-「我心目中的歌仔戲」第一名-作者:狐不語

1.參賽人:狐不語

2.作品素材:文字

3.作品說明:我心目中的歌仔戲

4.作品:

 

      如果追溯記憶中的事物,可以使用關鍵字搜尋的話,那我心目中的歌仔戲必定和「電視」離不開。「電視」是帶領我認識歌仔戲這個傳統劇種的媒介,而引我入門的人和許多人一樣,是阿嬤(因為遙控器在她手上)。許多的家庭都歷經過這樣一個階段,青壯年紀的父母將老人接到都市,大人出外賺錢之時,家裡就剩下年邁長者兼差保母照顧懵懂幼兒,並且搭配一台電視機,組成了鐵三角。遠離家鄉的老人在都市中大部分時間只能躲在家裡,守著幼兒,雖然那時家裡還沒有第四台,可是電視靠著三台依舊功用多多,從安撫幼兒到陪伴老人,一機全包。

 

      打開電視看歌仔戲,是祖孫拿來配飯的良伴。年幼的我在這樣的機緣下認識歌仔戲,當時對於歌仔戲根本一無所知,只知道小生帥氣小旦美,曲調很好聽,人物唱戲七字一句的方式很合我的胃口,恨不得跟人講話都用唱的,對於只要幾句唱詞就可以把複雜的事情經過交代完畢,深感佩服。電視歌仔戲也成了啟蒙我的良師,各項民間故事、化用在唱詞中的典故,兒時雖不知意義,年歲漸長之後,每每讀到書中所載與戲文暗合,總有驚喜之感,讀起國文也事半功倍。

 

      關於歌仔戲,第一個認識的名字是「楊麗花」,阿嬤介紹的,她開電視就說要看「楊麗花歌仔戲」。然而兒時的我總是納悶,為什麼電視裡的「楊麗花」面貌時時改換,這小生是楊麗花,那小生也是楊麗花,初一十五不一樣,後來識字了,學會看演員表,驚訝發現跟阿嬤講得不一樣,她把黃香蓮、陳亞蘭、小咪、唐美雲通通當成楊麗花。我屢屢爭辯,阿嬤依然跳針堅持著歌仔戲等於楊麗花,楊麗花如何如何紅之類的,話語無限迴圈,後來我學會不爭辯,依舊在電視前和阿嬤雞同鴨講的欣賞著「我們心目中的歌仔戲」。

 

    「24個楊麗花」這個謎團直到醫生確診才揭開,原來阿嬤當時已有老人痴呆的前兆,但是家裡沒有人察覺,只覺得她固執講不聽,說話常跳針,最後她終於忘記了我們和她自己,不過神奇的是她偶爾還是記得古早古早以前的事情,例如歌仔戲和布袋戲。我猜,這是因為戲曲在她年少之時給過美好的回憶,旋律依然留在心中,就是病魔也無法奪走。

 

    後來阿嬤過世了,我也因為父親要我專心讀書,能再接觸電視的機會少之又少,電視歌仔戲就這樣從我生命中淡出。青少年時,歌仔戲成為埋藏心中的秘密,同學都在追流行歌手或明星,提到歌仔戲不是沒聽過,就是跟「老灰阿」畫上等號,年少臉皮薄,只好閉口不提。等到年紀再長一點,電視上已經沒有新的歌仔戲了,秦懷玉、左雲山、薛丁山、樊梨花等角色只能藏在記憶中。雖然這時候舞台歌仔戲蓬勃發展,我依舊心繫電視歌仔戲,好在網路日漸發達,終於又跟電視歌仔戲的世界連接起來。這時候才知道歌仔戲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在台灣曾經有的輝煌歷史。就這樣我常在網路上「考古」,楊團、黃團、葉團等看了個遍,數十年前的戲,有些甚至比我年長,畫面雖古,劇情難免離奇,但各團的生旦皆是鼎盛時期,戲曲傳唱穿越時間和空間,至今依舊深入我心,不因時空改換而走味。

 

   看歌仔戲有個趣味之點,就是演員和角色的組合,因為各團陣容大致底定,觀眾可以看到喜歡的生旦組合合作好多部戲,這是其他電視劇做不到的。對於像我這種死心眼的人,只要看到合胃口的組合就會「叼ㄟ」(黏住),變成忠實觀眾,這也是我喜歡歌仔戲的原因之一。

 

   用考古的心情看戲日久,難免慨歎電視歌仔戲香火斷絕,卻無可奈何。偶然自報紙上看到亞蘭團長(本來以為她會永遠在廈門)籌拍電視歌仔戲,當時大吃一驚,好像看到史前生物復活一樣,想不到電視歌仔戲竟然有死灰復燃的一天。對於亞蘭團長的印象,最初是薛應龍,兒時只覺得他很帥又脾氣壞,一直到許多年後看「乞丐與千金」,喜歡上平貴和代戰公主,這才開始對亞蘭團長感興趣,才知道她是楊麗花的學生。十年不見電視歌仔戲,幕前幕後人才散佚,當年喜歡的組合也已經不見,懷著忐忑的心情和好奇心等著傳說中的「神龍傳說---天龍雙嬌」,但是等了很久都沒播,等到我都忘記了這件事,後來才在偶然機會下發現這戲不但更名為「天龍傳奇」,而且已經快要播完了!(暈)

 

   身在外地,沒有電視可看,好在有網路這個救援投手。剛開始補進度,我承認對於新演員和新曲調十分不適應,總覺得跟印象中的歌仔戲不一樣,還常吐槽明顯幫倒忙的特效(抱歉團長,我知道燒了很多錢),但就像亞蘭團長說的,戲要帶著觀眾走,後來我不但習慣了新曲和新演繹方式,還發現牢牢勾住我神魂的生旦組合──亞蘭團長和宣榕,以前是對團長選擇這位新人有所懷疑,畢竟不會台語又非科班出身,但看著無雙的時候,我沒有懷疑了,三魂七魄都跟她飛走,一年了現在還是每天追著跑,衷心希望這對組合能再次合作。

 

   電視歌仔戲觀眾沒有走,只是靜默,亞蘭團長以新時代的媒介給我們看見歌仔戲的多元風貌和無限可能性。「天龍傳奇」喚起我沉睡的戲魂,現在提到歌仔戲不再是「不能說的秘密」,我恨不得昭告天下「歌仔戲的美」,除了推薦給周遭的人,天龍傳奇原聲帶也成為居家良伴,愛恨無雙播到連老爸都會唱幾句,現在就期待著牛郎織女公演和第三版原聲帶趕緊發售,最好再辦個幾場簽唱會。

 

同時也期待籌備中的電視歌仔戲,繼續在螢光幕發光發熱!舞台歌仔戲雖然益發精緻,然而不進劇場的人還是不進劇場,唯有電視這塊平台,大家起碼吃飯也會看一下,透過電視,歌仔戲才能綿密深入尋常百姓家,再搭配網路等各種媒介,更能方方面面滲入人心,帶動觀眾去接觸各種歌仔戲的表演形式,觀眾也才得以傳承。亞蘭團長,電視歌仔戲中興之主就是您啦~~「天龍傳奇」之後,電視歌仔戲還要繼續流傳下去!您領頭,我們當旗軍,一起發揚台灣戲曲之美。

 

而且下部電視歌仔戲請多發行各項週邊商品,DVD、抱枕、海報、手機殼、資料夾、桌曆、玩偶等等,甚至可以出版一下拍攝全紀錄,讓世人知道新時代電視歌仔戲是如何拍攝的!阮不驚乎你刣荷包!團長加油!



回最新消息列表